前段时间,业界发布的《移动互联网风险应用白皮书(2021)》对国内数十款在线生成平台进行分析监测,当前App在线生成平台存在如下的安全问题:
1.被黑灰产团伙用于开发制作网络犯罪应用或者风险应用,其提供的功能和服务极大地降低了恶意应用开发者开发制作网络犯罪应用的成本和时间,这种现象日趋严重。
2.部分不正规的在线生成平台未提供针对开发者的实名制认证要求,部分在线平台对开发者身份和上传应用内容或者功能的审查机制薄弱。
3.在线生成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插件式功能模块选择,以及一站式的应用分发服务和上架服务,平台还能对开发者上传的应用配置信息和相关代码的加密,增加了对该类风险应用治理的难度。
4.此外,对于一些特定品类的App开发者,如果选择了不当的生成平台生成,还可能引入一些隐私合规类的风险问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移动智能终端上这类网络犯罪类应用及相关黑灰产产业链不容小觑。这份白皮书显示,网络犯罪类应用在生成平台制作的数量占比中,“贷款诈骗”的样本占比最高,比例达67%;其次为“色播应用”,样本占比为17%;“色情应用”“仿冒金融平台”“投资理财诈骗”等应用也占有一定比例。
比如,下面这款应用界面即为仿冒微信界面。2019年以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多起与虚假App有关的电诈案,涉及虚拟币投资、赌博、套路贷等多个领域大量“量身定制”的涉诈App背后,有的公司从接单、开发,到封装、分发、售后等,提供“一条龙”服务,诈骗App背后隐现技术开发灰色产业链。
仿冒App
博彩应用
业界人士提醒,移动互联网生态良性有序发展离不开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引导,以及海量发现、关口前移的技术手段进行治理和约束。App生成平台具备开发技术门槛低、成本低、跨平台适配等特点,能够满足很多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不应当成为黑灰产作恶的工具。
如今,移动生态的安全与否越来越取决于针对风险应用的安全治理能力,移动安全生态建设,也离不开手机厂商、开发者等各方参与者的通力合作。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制作:黎梦竹 部分内容来源中青网等)
网红私闯已关闭自然保护区?官方回应来了******
网红私闯已关闭自然保护区?
官方回应来了
2月1日,一名视频博主晒出了自己在西藏纳木错自然保护区圣象天门景区旅游打卡视频,该视频随即引起不少争议,原因是西藏纳木错自然保护区圣象天门景区其实是处于关闭并不对外开放状态。而该博主回复网友评论称,自己是从小路进入到景区内。
西藏自治区班戈县纳木错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护区范围很大,通往圣象天门景区有很多小路,“部分游客以前来过知道路径,或者是通过导航来到景区都有可能。”
2月2日,班戈县委网信办表示,圣象天门去年已被关闭,对于私自进入关闭景区的游客将和文旅局协调如何处理。班戈文旅局此前发布公告称,禁止在纳木错北岸旅游,对擅入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处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据了解,圣象天门位于西藏那曲市班戈县青龙乡5村境内,属于西藏纳木错北岸自然保护区范围。被称为“西藏美景的终结地”,也是西藏著名的网红打卡地。
事实上,近年来网红私自前往禁区的报道屡见不鲜。网友对此表示,真该好好管管了!
据悉,西藏班戈县文旅局曾在2022年3月31日发布《关于禁止在纳木错北岸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的公告》,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及自驾车游客擅自进入纳木错北岸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并杜绝导游带领或引导游客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对违法违规操作的导游一经发现,情节严重者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综合新华社、天目新闻等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